小说的骨相
知乎最近老是推给我这个问题“在评价科幻小说时,是「科幻性」更重要还是「小说/文学性」更重要?”
我相信每个科幻作家在创作的都想过这个问题, 对于我而言,我的选择是后者。
我在 vol.1 里也说过这个问题,今天想要延展着再聊聊。
为什么我觉得对于科幻小说而言,可读性更重要?
因为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根本不是科学,不是幻想,而是读者。
这里需要澄清一下,如果你只是想写一个绝妙的点子,那可以去写趣味问答类文章,如《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》;如果你想面向大众普及技术,那可以去写科普;如果你想面向技术人员介绍技术,那可以去写实打实的技术文章。
表达的形式是多样的,科幻/科学和可读性的比重也会随之此消彼长,就像模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一样。场景不同,指标不同,很简单的道理。
对于科幻小说,没有读者,再厉害的名著都是废纸。而在碎片化阅读时代,读者愿意给你的时间只有5分钟。5分钟内若他不能被你的作品吸引到,那么对不起,江湖再见。
我喜欢的一位老师曾说,写作和逗猫一样,在最开始时,我们要十足谨慎,万分小心,因为稍有不慎读者们就会跑掉了。所以我们在这里放一块小鱼干,那里放一片猫薄荷,一点一点地把他们引诱到小屋中。一旦他们进了小屋,那就是任我们宰割的时候了。(。)
虽然我们也很想把他们一棍子打晕拖回家,但无奈蹦不出屏幕和书页。
这真是太遗憾了。
后来我发现,光把读者骗进小屋还不够。精巧的装潢、角落的手办、恶趣味的致敬和五颜六色的水晶球,我什么都想展示给读者看,想要得到他们的夸奖和认可,想要让他们在离开我的小屋后,依然恋恋不忘。
换而言之,我想写出 让读者获得生命的大和谐 真正有意义的故事。
那故事的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?
骨相。
就像绘画的基本功是人体、化妆的要义是修饰面骨,好的故事应该由骨相决定。
如果把读一篇小说比作「看人」,我们一般会先从面相(开头)看起,够美、够吸引眼球、够惊艳,才会继续往下看看TA的身材和穿着,直到鞋子。而这些,都是由骨架支撑起的。
这里的骨架,是指整个故事的脉络、中心思想、情节这些东西。
无论采用什么写作手法,顺序、逆序、POV又或是蒙太奇,故事的脉络需要是连贯的、环环相扣的、有逻辑的。最好当一个伏笔被解开时,另一个伏笔也被埋下了;一段剧情结束时,另一段剧情也被勾起;过渡章要有小起伏,高潮章要有大起伏;全文至少一波三折。
这些都是能勾住读者的技巧。
而那些作者心中的奇思妙想,如果没有对剧情起到任何关键作用,那么对不起,对于读者而言那就只是块肥肉。
曾经的我特别喜欢给读者塞“肥肉”。
因为稿期的原因,今年在改一篇18年的稿子。我还记得写那篇稿子时的状态,灵感哗啦啦地往电脑里倒,以至于结尾时大纲已经彻底失效,于是我强行掰了个俗套的理由作为结尾。当时我还洋洋得意地和一哥吹嘘,说我真是天才这样都能圆回来。
但时隔整整一年再回看这篇小说,曾经被我塞到稿子角落里的新颖设定只会给我这个“读者”带来烦恼。因为每当出现一个有趣的小玩意儿,潜意识里我都是对这个小玩意儿有所期待的,期待它的再次出现,期待它在后面会发挥更大的作用。但当我读到一半时,我已经记不住这些乱七八糟的设定了——实在太多了,而且没有一个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。
作为一名读者,我当时的阅读体验down到了极点。就像身处站满了中介的房间,一脚踏进去,马上被中介们围堵地严严实实,于是我转身、关门,逃离现场。
有了这次糟糕体验,在开始改稿前,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规定:“凡是文中会占用读者注意力的设定,必须出现两次以上,必须对文章剧情起到重要且直接的推动作用,否则就删。”
改稿是最折磨人的过程。但我还是照这个新约定执行了下去,三万字的小说重写了一半,削骨剔肤,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手术。
然后在结束这次改稿后,我又重看了几篇自己当年被退稿的小说。
无一例外,都有这个通病,且病得不轻。有几篇甚至像骨架快融化的妖怪,软趴趴地匍匐在地上,披华丽的人皮,炫耀身上的金丝玉缕。我拿着锯子想给他们来个大改造,又无从下手——要改的实在太多了。
让我想想,要怎么拾掇拾掇。
总之,琢磨出“小说的骨相”这个写作技巧,是我今年以来最大的收获。特此记录。
希望能尽快有更多的作品和大家见面。
「一键投喂 软糖/蛋糕/布丁/牛奶/冰阔乐!」
(๑>ڡ<)☆谢谢老板~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

本文由 左左薇拉 创作,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
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/出处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,转载前请务必署名
最后编辑时间为: Apr 30, 2020 at 05:47 pm
我靠,今天居然更新了。
一直关注你的博客,突然发现这篇的更新,惊喜加高兴。太喜欢你啦 。
💖